聊聊A股去散户化的问题
作者 : 吴波    2019-06-17 13:32:38


在一些成熟海外股票市场,一些小市值个股由于存在流动性风险,经常会出现流动性折价、体现为较低估值,同时也较少机构投资者参与日常交易。“仙股”这个词发源于港股。“仙”是香港人对英语“cent()的译音。“仙股”就是指其价格已经低于1元,因此只能以分作为计价单位的股票。在香港市场,一旦某只股票沦为仙股,很可能就此沉沦,全天都没有成交量。在A股市场,这类几乎没有流动性的股票往往被成为僵尸股,是非常考验投资者耐心的,每天的分时图就像下面这张图。


1.png

 

说说我在A股市场曾经的一个例子(下图),当时我认为当一只股票打两折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并且当时的它也基本是市场上个股的最大跌幅之一。于是我在10块钱附近介入该股,不久后该股因资产重组停牌。停牌后公司公告称,在筹划重组前夕,证金公司已买入9282.36万股。证金不愧是国家队,时机的把握以及波澜不惊的量价关系处理手法,堪称教科书式的典范。对此我心甚喜,并对它寄予厚望。然而复牌之后的第一天我们就拔了红旗,那根孤零零的K线,就像是一个墓碑,即使不作任何标注也能很轻易被找到。后来我及时止损了,但证金公司是活活被埋了。在这种股票上,每个节点都是错误且绝望的,在较长的持有周期下,仓位管理、心态管理等等的任何抵抗行为都几乎毫无意义。这类僵尸股虽然数量也不少,但从夸张程度以及所占比例与港股中的仙股相比,那还是小巫见大巫。


2.png

 

我曾经复盘一些港股,长期走势十分怪异,而且遇到的比例很高,不断的复盘之后我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如果用A股的思维和经验去做港股,那么我几乎不可能生还。因为遇到这种股票的概率远大于A股市场中的僵尸股,失败的概率会无限加大,一旦有所闪失则几乎不存在翻身的可能。下图是一只比较典型的港股,高峰在2007年,然后从2010年开始,在地板上趴了整整十年。


3.png

 

夜路走的多了,遇到鬼的概率就会增大。每当一只股票跌到不行的时候,总会有各种言之凿凿的声音蹦出来,这些“大神”从各种角度信誓旦旦的让你相信——这只股票要被ST,随时会破产或退市。我相信这类个股的投资者,每天看着一分钟玩一天、毫无波澜的个股分时图,一定会担心所持股票在未来被彻底边缘化,继而成为仙股,从此甚至再无复活的机会。

 

从静态来看,今年以来,A股低价股越来越多,多只股票甚至加入“仙股”行列。从目前两市股价低于2元的个股约55只,占全部A股比例有所提升,其中37家为ST类公司。这些股票的K线图,无一不让人触目惊心。


4.jpg


从动态周期角度来看,A股市场长时间以来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仙股,每一次级别性上涨的市场,个股均能做到无差别飞升,甚至有时候会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突然拉升,使得套牢盘有一定的生还机会。多年以来,这种规律也让散户形成了套牢之后就卧倒装死的好习惯。之前我曾有过统计,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以往的每次牛市,总是小盘股跑赢大盘股。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历史规律,比如板块轮动的顺序,二八切换的节点等等,这个规律是否在下一轮牛市适用,会是投资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不仅是一个统计结果,也反映了股民以往的众多偏好,对于多数人而言,偏好是一种难以察觉和改变的习惯,而偏好决定策略,策略决定结果。其实港股化、仙股化只是一种描述,背后还隐含一个更让散户毛骨悚然的意思,那就是市场的去散户化。

 

2008年、2012年以及2018年,港股化的声音在市场上颇为常见。不过在我看来,熊市的悲观情绪才是最主要的,我并不认为深度熊市之下的思维有多么客观理性。后来我们都知道,在那段时间之后,市场都走出了雨露均沾的牛市。在2013年之后,那些动辄打两三折的创业板股票,逐渐成为市场最闪耀的明星,走出了一波时空跨度远高于主板的暴力行情,造就了盛极一时的神创板。

 

过去的已经过去,人们担心的是未来,一直在喊狼来了,没有人愿意看到不好的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当前科创板已经正式开板,注册制将不再纸上谈兵。如果按照成熟市场的注册制逻辑,不仅仅是当前这类僵尸股不能持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未来股市一定会有极大的分化,很容易出现押对了牛市,却因为选错个股而错过。即将到来的变化,将会对固有思维形成极大的挑战。即使不提注册制将带来难以预估的股市扩容,当前股票数量就已经让普通投资者难以适应。目前A股的股票数量已超过3600只,是2014年的两倍,是2005年的三倍,并且还在以每周2-3家的速度持续推进。未来注册制正式推出之后,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很多以往的投资逻辑会逐渐发生变化甚至颠覆,必然会有很多股票长期不被资金关注,从而陷入永久的僵尸状态。

 

不过,虽然我认同去散户化,但我并不认为去散户化会很快实现,至少不会在下一轮牛市之前显著发生。港股化是一种现象描述,即好的一直好,坏的一直坏,这是A熊市中资金分化的特征,而去散户化则是不断长期博弈的市场结果。市场上每刻都会有散户被清洗,并发誓永不踏入股市,但能管住自己的没有多少人,而且场外还有庞大的潜在股民基数以及资金。虽然现在市场股票数量会因为科创板的推进而不断增加,进而带来的投资难度的几何倍加大,但要真正做到去散户化尚需很长时间。在1950年美国散户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曾高达94%,到1980年这个数字也有63%。美股消灭了40%散户,用了长达30年的时间。现在,美股散户的比例已下降至11%左右,可见这一进程并非一蹴而就。因此,不必因为科创板与注册制,而认为市场会很快发生洗牌,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港股化或去散户化,是A股进化的必然结果,但一定不会在下一轮牛市之前发生,我们还缺乏一次“创世纪”行情,也许那次行情之后的痛彻心扉,才会真正加速去散户化进程。

 

另外,就投资逻辑而言,未来的市场逻辑也会逐渐发生变化,但以往所形成的关键逻辑还将长期统治A股生态。比如小盘股与大盘股偏好,谁说去散户化就是小盘股被边缘化?其他规律也同样如此,这些规律还将惯性适用于市场,也与去散户化并不矛盾。

 

当科创板股票正式上市之后,市场很有可能复制当初中小板、创业板的走势。股民是健忘的,现在市场上没有这种担忧,只是因为现在的行情并不是那么不堪。股民也是敏感的,一旦市场复制类似于当年中小板、创业板的级别性下跌,去散户化的恐慌还会重回公众的视野,不断冲击散户脆弱的神经。不过这种恐慌,很有可能与2012年对市场的绝望类似,并不妨碍去散户化声音的阶段性消失,也不妨碍市场未来重新走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