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箴言笔记(三)
作者 : 吴波    2019-09-02 15:09:00

 七、预测

在窄幅波动的市场上,如果价格只在小范围内波动话,想预测下一次大的波动是向上还是向下是没有意义的,需要做的只是观察市场,分析走势以确定上下阻力及支持位,下定决心除非价格向任何方突破界限,否则绝不介入。(杰西·利弗莫尔)

既能判断正确,同时又坐得住,这样的人非常罕见,我发现这是最难学的事情之一,可一个股票操盘手只有牢牢掌握了这项本领他才有可能赚大钱,赚大钱在懂得如何交易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在不懂时,想赚几百美元都会很难,这一点千真万确。忽略了大势,努力跳进跳出,这是我致命的地方,没人能抓住所有的波动。在一个牛市中,你要做的就是买进,然后一直持有,直到你相信牛市即将结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研究市场的大环境,而不是内部消息或者对个别股票有影响的特殊事件。(杰西·利弗莫尔)

没有人能够预测利率、经济形势及股票市场的走向,不要去搞这些预测。集中精力了解你所投资的公司情况。(彼得·林奇)

“如果说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验中发现过什么的话,那就是没有人能成功地预测股市变化。”不要预测股市,也要不预测股份的走势,只需要紧盯手中的股票,盯着盘面,根据个股的盘面变化进行交易。大众不可能靠准确预测股市方向挣钱。大盘是无法预测的,个股的走势也是无法准确预知的,一切预测最终都只是徒劳。(格雷厄姆)

在一个起伏不大的市场中,当价格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波动,其动向微不足道时,想去预测下一波大行情的涨跌是毫无意义的。我最伟大的发现是:一个人必须研究市场的总体条件,摸清它们就是赋予自已预测的能力,长话短说,我学会了必须为自己的钱工作,我不再盲目地下赌,或者花心思去精通这个游戏的技术面,而是通过努力研究和清晰的思维去赢得成功。我还发现,没人能避免操作愚蠢的危险。你操作愚蠢,你就拿傻瓜的钱;因为赌神爷很尽职,从来不会把给你的薪水袋弄错。(杰西·利弗莫尔)

阳光之下没有新东西。(威廉·江恩)

如同天文学家一样,我运用几何学和数学这些永恒不变的法则进行我的预测。(威廉·江恩)

时间是决定市场走势的最重要因素,经过详细研究大势及个别股票的历史记录,你将可以给自己证明,历史确实重复发生,而了解过去,你就可以预测未来。(威廉·江恩)

远射几乎总是脱靶。(彼得·林奇)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却一直是一个谜。因此,任何预测市场短期价格变化的工具、秘诀、技巧总是受到大众最热烈的欢迎。大部分伟大的投资者认为股市的短期小波动不可预测,但股评家以及他们的听众,却非常喜欢频繁地进行预测。这种预测频率往往和散户的心性交易有关,他们近期价格波动最敏感,只有这种短频快的预测和交易,才能够立竿见影的看见效果。而稍微远一点、时间稍长一点的事情,往往因为无法把握或也没有耐心去把握,他们就完全不会再去思考,也不会感兴趣。

有的大师则认为通过特定方法可以进行预测,这种预测隐含的假设是,人类会不断犯错,人们的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历史事件总是重复发生。在资本市场上,最昂贵的教训就是“这次与以往不同”。你必须成为市场历史的学生,才能清楚股市的未来,虽说通过倒后镜去寻找未来的方向是可笑的,但如果你的倒后镜足够大就可以,不了解市场历史会是非常大的投资障碍。狭隘的时间序列需要历史来补充,视野越宽广,我们得到的经验就会越多。人性决定了历史总会惊人的相似,阳光之下并无新鲜事,这就意味着有些事情我们可以通过以往的经验去解决。当我们看到国家、时代的更迭,看到股市的潮起潮落,就会知道中长期的预测是完全可行的。

大部分交易大师认为,股市的短期波动无法预测,这种预测也毫无益处。这事因为未来是不可知的,不同时间不同事件所产生的市场反应是不同的、无法预测的。我以前常常通过盘感训练加强自己的预测能力,做法是将光标锁定在某一历史时期,然后仅通过当前K线判断第二天涨跌。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K线训练营类似的软件,目的就是为了模拟训练,加强预测能力。但是时间长了之后,我发现这种训练胜负概率最终都趋于50%,其实和抛硬币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有些预测家搞出一大堆深奥的理论,例如周易预测法、波浪理论、日本蜡烛图等等,看起来好像科学理论一样,非常严谨、权威。其实,这些东西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至少在预测的成功率上,和胡乱地赌一下差别不大。

不过现实并非实验那么科学,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让一些从未接触股票的小白不断预测股票第二天的走势。众所周知,这是个均衡的概率事件。为了确保他们的决策不那么轻率,我会不断告诉他虚拟账户的盈亏结果,迫使他们对每一次预测都保持谨慎认真。最终我发现,大部分人在一开始很长的区间内的错误率超过80%。也许实验不断进行下去的话,他们的盈亏比例均会无限接近50%,但理论上99次扔出与预测结果相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投资中我们不能侥幸长期概率会站在我们这一边,也许用不了几次错误的出手就可能导致我们破产。同时这个实验也说明,当预测、操作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时候,我们很难保持客观冷静的思考,而这种预测所做出的决策往往会使得自身情况更加糟糕。

人们总希望股市朝着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发展,将股市当做钱包,幻想着他们可以如期拿到收益,就能多一件心仪已久的东西。最终,这种预测会从幻想变成彻底的赌徒,他们放下理智的研究,从一开始就迫不及待等着回报。在现实中,有的人对市场的预测几乎达到成瘾的地步,这种信口雌黄完全是自欺欺人,我很少看到他们会按照自己的预测来执行,那么这种预测和意淫没有什么区别?市场很少能够按照人们预测的方式进行,是由预测之外的事情主导的,大部分的预测最终被证明是幻想。如果幻想几千次,对那么一两次也很正常。无穷多的猴子对着电脑一顿操作,总有一只猴子能够完整打出一篇诗经,但这不能证明猴子就能打出诗经。正如我们看到的,每一轮牛市总是诞生很多股神,但后来他们都渐渐失去了声音。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偶尔的预测正确欣喜若狂,除了作为吹嘘的资本毫无意义,你自己也不可能拿的住,因为自己也知道自己预测正确的概率有多低。如果真的喜欢预测,那么在牛市的时候只需要一直预测上涨,你就只可能在牛转熊的时候出错,当熊市来临只需一直预测下跌,那么你就只可能在熊转牛的时候出错,这样就可以封神。

据说有人曾请教老摩根关于市场第二天的走势,老摩根认真思考之后说,“波动,我的孩子,明天股市一定会波动”。我曾在《前言》提到过股神的十重境界,第八级境界的标志就是放弃预测,学会顺势而为。因此,不要在预测这种行为上浪费太多精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预测就像算卦预测,更多的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它反映的是投机者在市场操作时的一种心理需要,一个人在行动中总需要某种权威、某种依靠、某种保障。无论这种权威、依靠、保障本身是否可靠,这都不重要。如果没有预测,投机者在市场交易时就会缺乏安全感,变得不知所措,因此市场交易是无法杜绝预测的。

总之,我们要客观认识预测的本质,知道这种行为的真正意义。预测只是一个合理的交易计划的一小部分,也是一种心理需求。也正因为股票价格切实影响到账户,所以人们无法抵抗预测的诱惑。但人们主观上偏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如果无法客观处理这种关系,最好只是将其作为消遣,因为它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如果把复杂的交易活动过程简单地归结于市场预测,让预测成为投资决策的主导因素,那是非常荒唐的。《圣经》中诺亚的原则是“重要的是建造方舟,而不是预测风暴”,彼得·林奇也曾说过,“在《福布斯》400位富豪排行榜中,没有一位靠预测市场起家的”。投机者的市场认识、交易理念、心理素质、策略技巧、修养境界等因素,比起市场预测能力来,对最终的成败所起的作用更大。

 

 八、长期与波动

股票投资,难免有些地方需要靠运气,但长期而言,好运、倒霉会相抵,想要持续成功,必须靠技能和运用良好的原则。(菲利普·费雪)

通常,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公司业绩与股票价格无关。但长期而言,两者之间100%相关。这个差别是赚钱的关键,要耐心并持有好股票。(彼得·林奇)

必须要忍受偏离你的指导方针的诱惑: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家公司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我最喜欢的持股时间是……永远!(沃伦·巴菲特)

你应当把股票看作是许多细小的商业部分,把市场的波动看作是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而非参与市场的波动。想要在股市从事波段操作是神做的事,不是人做的事。(沃伦·巴菲特)

人们买股票,根据第二天早上股票价格的涨跌,决定他们的投资是否正确,这简直是扯淡。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沃伦·巴菲特)

那些最好的买卖,刚开始的时候,从数字上看,几乎都会告诉你不要买。(沃伦·巴菲特)

投资的短期回报根本都不是什么,我们也不去寻找这个时机、这个时间,我们更愿意接受短期的损失的而不是受益。(沃伦·巴菲特)

如果我们有坚定的长期投资期望,那么短期的价格波动对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除非它们能够让我们有机会以更便宜的价格增加股份。(沃伦·巴菲特)

我赚的时候就兑现,这样你永远不会变穷,对,你是不会穷,可在一个牛市中只赚了4个点利润,这也不会使你致富啊!(杰西·利弗莫尔)

 

市场在任何一个时点,都有无数人在做多,也有无数人放空;同样看对了行情的方向,有人赚了点小钱就跑,有人却不为所动,试图获得市场重大趋势运动带来的暴利,即使眼看要到手的利润可能得而复失也在所不惜。市场交易就是简单的一买一卖,但在这一买一卖的背后,隐含着投机者不同的观念、意识、目的、动机,反映出投机者不同的价值观、市场交易理念、对待金钱的态度、对待风险的态度,等等。


1、不同的尺度

不同的假设条件,不同的参照物,都会带来不同的观察结果。平静和激烈放在不同的尺度看完全不一样,日线的惊涛骇浪可能在月线来看只是个小浪花。均衡与失衡的关键不是短期的波幅,而是到底距离价值线有多远的问题。或者说,波动的程度仅仅体现情绪的烈度,但决定中长期方向的是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度。

有人曾问巴菲特,“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你的投资方法,却没有人能像你一样成功?”巴菲特的回答是,“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投资最难在于耐心坚持,新手总喜欢以最快的时间看到结果,总希望买入之后第二天就赚取利润。他们相信,小资金要想快速变大,一定要做超短波段,只有超短操作才能做到一年10多倍,才能最快速度挖到第一桶金。他们痴迷于短线波段、高频交易,幻想自己每次都能赚一点,这样用不了多久就能积少成多,这样就可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然而,股市时刻都可能因为意外事件,或者突发消息而产生的波动,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抓住市场所有的波动。大多数股民是业余股民,他们没有充裕的时间,旺盛的经历,坚强的意志,过硬的技能,从容的心态。因此,面对市场波动,他们往往没有基本的原则以及相应的策略,这时候人性中的恐惧和贪婪就会显露,在股价的波动中追涨杀跌或者低买高卖。我曾看过一个例子,有一位股民在股票下跌50%的过程中,损失掉98%的本金,这种鬼斧神工的波段操作结果令人咂舌。

谨慎型投资人给人感觉好像总是很胆小,但其实相对于绝大多数天天追求涨停板年年挑战高收益的人来说,他们赌的是整个人生。只有当你赌得足够大的时候,你才会谨慎,只有你想赢得足够多的时候,你才会忍耐。很多时候,不理解只是因为大家不在一个游戏桌上而已。

2、长期投资与短期投机

有人认为,投资更多在于长期趋势,投机更多在于短期波动。这依然属于不同维度的描述,没有对错之分。大部分股民做不到长期持股,与远方的迷茫不可知相比,他们对眼前的波动更为敏感,这被成为投机或赌博。很多人从制度、民族性、换手率等角度出发,抨击中国股民赌性过高。但在我的理解中,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这是我们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与个人生命周期也有很大关系。在经济发展阶段层面上看,欧美日等国甚至包括港台地区,都曾有过这种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必然会出现的暴涨暴跌以及高换手率现象。从个人生命周期来看,我们有着广阔的韭菜种植腹地,这些少不经事却年富力强的韭菜一茬又一茬的进入股市,并且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年轻人也普遍渴望财富,希望能够在股市中改变现状。

很多人短线被套之后,就称自己是长期投资者。这种自我狡辩在账户盈亏面前毫无意义。从世界范围看,短线操作成功的散户如同中彩票的一样寥寥无几,如果我们不希望自己像中彩票那样靠运气来投资赢利,那么就一定要让自己的主要资金从事长线投资。重大的利润只能来自于市场价格的重大波动,过于关注小事情的人,往往对大事情一无所知。对于一个渴望获得成功的投资者而言,交易中出现亏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面对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却只满足于蝇头小利,这种情况是不可原谅的,这正如利弗莫尔所说的那样。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帖子,发帖时间大概是2013年5月,发帖人声称自己创业板某只股票上盈利超过50%,他认为市场已经进入了泡沫,并发誓再也不碰创业板,但事实上,后来这个股票两年多时间涨幅超过3000%。伟大,从来都是熬出来的,或许以后的科创板也会如此。

每当自己有交易冲动的时候,不妨审视几个问题。首先,中国股市的事实就是一赚二平七亏,这不仅是最终结果,也代表每次你交易的结果。如果你发现自己每次出手输的概率偏大,你自然会降低交易频率。其次,我们要知道客观概率的问题,概率最终会趋于统一。短线交易在某个阶段可能大获成功,然而这只是随机漫步的幸运者,不要期望幸运女神永远站在自己这边。统计时间拉长之后,你的收益率自然会被降低。最后,我们需要知道反身性效应,输赢概率虽然最终趋于稳定,但也只是大数据的最终结果,我们不可能在资本市场扔无数次硬币去证明自己能够获得51%以上的概率,对于某些人可能只要一次就会破产。作为单独的样本,倘若你不幸陷入负反馈循环,崩溃的信心和越来越差的操作结果最终会导致你出局。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

1、财富遵循时间规律

这个市场注定是残酷的,很多人无法存活到最后一刻。华尔街有句名言:如果能在股市里熬十年,你应该能不断赚到钱;如果能熬二十年,你的经验将极有借鉴的价值;如果熬了三十年,那么你定然是极其富有的人——世界上每一份成绩都是用时间熬出来的。这句话新手大多不能真正理解,同样也无法理解巴菲特所谓的“慢慢变富”究竟有多么深刻。

有了一定股市阅历之后,我才知道循序渐进的意义。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我所能看到的成功的投资者,几乎清一色都是90年代在股市摸爬滚打过来的长者。一两轮牛市就能成功的,几无可能,绝大部分人三轮牛市下来都只是陪跑的韭菜。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股市投资,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没有人能够随便挑战这条规律。

一个人可以短期暴富,但这种状态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在期货、股市或者彩票等各种领域,我们都见过不少一夜暴富的例子,这种幸存者偏差会冲击着每一个渴望不劳而获的人。很多人都知道,股市并不是看谁赚得多,而是看他到底活多久。倘若过于追求短期功利,若长期不能实现,会造成心理不平衡,进而影响自己的节奏。如果真的短期暴富,可能潜在的风险在这些人得意忘形之际显露,不仅没收了他们的所得,反而会向他们索取更多。

2、认知遵循时间规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曾看过有一本期货投资,作者提到自己入市5年之后,偶然看到了《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并最终获益匪浅。我比他看到这本书足足晚了20年,也是在入市5年之后重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才明白了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其实我早在入市第三年就看过这本书了,但当时的阅读我几乎没有任何收获。对此我感到困惑,也许阅历赋予认知,当我的股市阅历未达火候的时候,我根本不能领悟这本书的精髓。

一个人从咿呀学语,到最终落入尘埃,都要遵循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伟大如斯的孔子也概莫能外。然而绝大部分时候我们无法做到突破这种认知规律,只能循序渐进。在某个阶段你所以为的真理,在下一个阶段可能会觉得是谬论,进而发现大量存在的非此即彼之外的灰色地带。股龄在投资活动中的作用有时候是决定性的,股民也许为了真理上下求索,衣带渐宽,但很多事情总是出现的不偏不倚、不紧不慢,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我不再急于求成,基本面分析方面的难以进步,也不再觉得是缺憾,我知道这有着必然的过程,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

道理总是简单到令人忽视,如果有人在你急于求成的时候告诉你,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你一定不会想到这背后蕴含的道理。在股市想要成功,努力刻苦、高人指点以及自身顿悟都必不可少,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我们的认知进程。倘若不用心努力,十轮牛市也毫无意义。

3、认知与财富的反身性

在认知与财富方面,时间制约着我们的认知能力,也同样制约着我们的财富积累。在认知和财富之间,也存在彼此的反身性,认知决定财富的积累,财富积累反作用于认知。

当行情突然向上突破,账面财富短期大幅提升,由于那些对此毫无认知驾驭能力的人,很容易变得手足无措。有的人谨小慎微直接清仓,放弃“让利润飞奔”的原则,这种认知能力将他们的投资人生始终限定在一个小格局之中。有的人则大幅高估自己,贪婪变得无以复加,满仓甚至融资出击,最终这种对风险的漠视会使得他们当初的辉煌很快凋零。

行情下跌、行情震荡也同样适用这种过程,认知能力有着决定性作用。反过来,由于自我强化作用,财富会对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反作用。当财富开始增多,人们总是有兴趣学习更多以提升自己,认知能力的提升进而会带来更多的财富,财富驾驭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当财富不断缩水,人们会丧失主动学习的兴趣,认知也会陷入狭隘与自闭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