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箴言笔记(五)
作者 : 吴波    2019-10-14 14:17:31

十、纠结顶底


不需要等到股价跌到谷底才进场买股票、反正你买到的股价一定比它真正的价值还低。(沃伦·巴菲特)

不要试图谷底买入峰值卖出,这几乎不可能,除非他是贯于说谎的人。(伯纳德·巴鲁克)

追求资本大幅成长的投资人,应淡化股利的重要性。(菲利普·费雪)

对股票价格要斤斤计较,要像超市购物,不要像买化妆品;真正重大的损失总是在投资者忘了问“多少钱”之后;高增长不等同于高盈利。上涨的股票风险增加而不是减少,下跌的股票风险减少而不是增加。(格雷厄姆)

放弃想抓住最高点或者最低点的努力,这两个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点,股票交易者们为它们花的钱足以建起一条横穿大陆的水泥高速公路了。(杰西·利弗莫尔)

投资者不必等待熊市来临才低价买入,可能更好的办法是只要有资金就买那些合适的股票,除非市场价格已经高到无法用成熟估值方法来衡量。(格雷厄姆)

 

在没有耐心慢慢变富的人的眼中,想要提高投资报酬率,最大胆的方法就是依靠波段操作。无论行情处于什么趋势,股价总是呈现波段特征,如果能在谷底买入做多,在峰顶卖出做空,用不了几次,几万元就能变成百万,百万也就很快能成为千万、亿万。在这种简单的运算下,散户的兴奋点会变得非常简单,似乎纸面上的结果就是自己的最终归宿。于是,他们乐此不疲对顶部和底部进行一遍遍推演计算,希望能够精准把握每一波行情。

这看起来的确很美,历史走势很容易告诉我们这一点,未来也一定会按照波段的规律继续走下去,但实际上这个世上没人能长期做到这一点。据美国一家机构统计,100家采用波段操作的方式来提升投资报酬率,但其中有89家最终是亏损的,最终的结论是,投资经理在对市场的预测上必须保证4次中有3次正确,才能保证投资的盈亏平衡。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股市表现最好的月份可能只有不到10%,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间,那就等于损失了所有的投资报酬率。

我们在“长期与波动”有过对波动的阐述,我们知道短期的小幅度波动是难以把握的,因而要尽量做到长期持股。很多高手会对自己设定每年的盈利目标,一般都在10%-20%。但撇开这些小波动不谈,一般股票的中型顶底之间的幅度往往超过100%,这很难让普通人对这样的幅度视而不见。趋利和冒险的天性,很容易促使投资者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

在先贤们的箴言中,顶部和底部无法准确把握,就像对市场的波动无法把握一样。这其实既是在帮助我们树立长线思维,也是告诫我们尊重市场客观规律。股民大多没有判断顶底的能力,无论是中短期还是长期皆是如此。当我们回头看股价走势的时候,发现股价的顶部和底部总是很清晰,对于未来股价走势,也一定会按照某种规律运行,故而在潜意识中总觉得自己能够抄底逃顶。

我也曾在股价的波段中孜孜追求,这种思维方式一直在干扰着我,很多时候我定下原则,但最终也会违背。但从结果上看,但凡我认为一定会发生的上涨波段,发生的概率并不大,甚至转而跌破关键点进入新的下跌趋势,这导致我的买入点恰好成为股价的次高点。我们也知道,在下跌的过程中,次高点和最高点的区别其实并不大。一个股票从10元跌到1元,跌幅是90%,如果以5元买入,跌幅也要达到80%。而那些买入之后确实进入上升趋势的,在我印象中也没有一个做到从底部拿到顶部的,我总是买入过早,卖出过早。

在股市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新手死于追高,老手死于抄底”。这句话生动的描述了两类人群对待顶部和底部的心态和操作。

新手死于追高。我们之前也曾提过,大部分新股民入市是因为市场上涨吸引所致。这些人对股市的第一印象是上涨以及赚钱,而市场在当时也的确提供了这样的环境。这个时候他们往往只有赚钱的想法,而缺乏风险意识。一旦看到股票上涨了,就拼命去追,扎堆涌入在市场的热门品种。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很难相信自己会盲从,但现实世界的威力在于,我们常常做出与常人无异、与原本想法有巨大出入的举动。也许我们明明很讨厌“凑热闹”的行为,也无法理解这种行为,但在事实上这种事情司空见惯,而且很容易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没有经验的散户,存活时间只取决于行情的进程。如果是在行情的中前期倒也能多活一段时间,一旦市场顶部反转成为熊市,只要一波下跌就能将新手扫荡殆尽。侥幸存活下来的新手,往往不甘于失去千载难逢的机会,将熊市初期的超跌反弹视为新的上涨行情,结果越陷越深,最后以亏光所有资金结束。

老手死于抄底。经过一轮完整牛熊的洗礼之后,侥幸存活下来的新手变成了老韭菜。他们知道这个市场不只有盈利,普遍存在的更是风险。同时,这些人具备了初步的专业知识,但由于时间赋予的认知较少,他们的风险意识更多只是建立在自身以往的经验中,而这个经验更多的是避免过于热闹的地方,避免盲从于羊群效应。对于行情的出现,绝不在第一时间出手,而是要等到所谓的“洗盘”结束。他们开始转变思路寻求抄底,这种方法其实也算是安全边际思维的一种。在牛市上涨过程中,往往没什么问题,但收益常常跑不赢新手。然而他们的问题在于,虽然是老手,但经验还是不够丰富,在行情的最后依然难以自控。市场转熊的回调,在一开始的时候和牛市的正常回调没有任何区别,而这些老手习以为常的抄底,在日后看来也就是行情下跌的次高点,这和追在最高点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投资远不是科学可以衡量的,大多时候是由市场情绪决定,超买超卖是无法衡量的。股票很便宜了,跌了很多了,不是你买入的理由,它还可以跌的更低。股票很贵了,涨了很多,也不是你拒绝买入或者卖出的理由,它还可以涨的更高。因此买卖之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心中应该保留一定的容忍度,不应该纠结于过去某一时刻的得失。

研究表明,在投资心理感受上,亏损1万的痛苦是盈利1万的两倍。很多人在计算财富时,存在心理账户的问题。他们的记忆会停留在他们曾经达到过的最辉煌的那一刻,常常将某一刻的最高市值视为已到手的收益,然后以那一刻的市值来计算它的得失。结果,变化的市值与最高市值相比,难免心态失衡,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很多人在买卖的时候斤斤计较,卖的时候一定要比市场价高一点,买的时候一定要比市场价低一点,结果行情一旦突然反向运动,就立刻陷入了懊悔之中。其实,过去的市值,包括买入卖出价,都属于沉没成本。不谋全局者,不谋一隅。将精力纠结在细枝末节的事情上,或者纠结在自己的小聪明上,只会徒增我们的烦恼。

1999年纳斯达克泡沫时,有位行为金融学教授的对冲基金,在卖空网络股的过程中损失惨重。他感叹道“我知道他们傻,只是我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傻”。聪明人,包括哪些自作聪明的人的悲剧在于,他们往往低估了傻瓜傻的程度。聪明人常常希望傻瓜们傻得刚刚好,其实,能使股价低估50%的非理性行为同样能使其低估60%

所以,放弃抓住行情最后的八分之一和行情最初的八分之一,不要想着卖在最高点,买在最低点,更不要为此孤注一掷。正如凯恩斯所说,市场持续非理性行为的时间,可能长过你持续不破产的时间。